崩塌發(fā)生時勿在陡峭山坡停留
崩塌是指陡峭山坡上的不穩(wěn)定巖體或土體突然脫離母體,發(fā)生崩落、滾動的現象或過程。我省地處黃土區(qū),崩塌災害是地質災害中發(fā)生比較多的一類。
崩塌發(fā)生前,山坡或陡崖會有掉塊、墜落及小崩小塌現象,山坡或陡崖頂部或側面出現裂縫或原有裂縫加寬、加長,坡體出現新的破壞形跡,有時還會嗅到異常氣味或聽到巖石的撕裂摩擦錯碎的聲音。
當遇到山坡或陡崖往下掉落土塊或石塊,或者看到大石頭搖搖欲墜時,千萬不要在山坡或陡崖下活動或從它下面通過。如果正好處于山坡或陡崖下方,則要迅速向兩邊逃離,且越快越好。
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在陡峭山坡下逗留,崩塌即將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時,應立即撤離有關人員,切莫貪戀財物而滯留不走。
處于滑坡體迅速向兩側撤離
滑坡有很多通俗的說法,如“地滑”“走山”“垮山”“山剝皮”“土溜”等。一般,河、湖、水庫、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區(qū),山區(qū)、鐵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邊坡地段,地質構造帶,易滑的巖、土分布區(qū),暴雨多發(fā)區(qū)或異常的降雨區(qū)等容易發(fā)生滑坡。
當處在滑坡體上時,要保持冷靜,不能慌亂。首先,迅速環(huán)顧四周,向較為安全的地段撤離,跑離時要向兩側方向跑。當處于非滑坡區(qū)發(fā)現可疑的滑坡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xiāng)、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并由相關部門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qū)。
對滑坡的預防,即當外出遇暴雨時,不要在較大溝谷溝口、高陡斜坡斜腳停留;在工程建設或建房選址時,要盡量避開已有或易于發(fā)生滑坡的地段;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要避免因開挖、棄土、排水而誘發(fā)崩塌滑坡。而一旦發(fā)現斜坡開裂進入加速變形階段或接到臨滑警報后,一定要及時疏散撤離,并設立警示標志、劃定危險區(qū)域。
滑坡發(fā)生前七大征兆
●在滑坡前緣坡腳處,有堵塞多年的泉水、井水復流現象,或者出現泉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變等。
●在滑坡體中,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
●大滑動之前,在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上隆現象。
●臨滑前,有巖石開裂或被剪切擠壓的聲響。
●滑坡體四周巖體出現小型坍塌和松弛現象,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
●滑坡后緣的裂縫急劇擴展,并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
●動物驚恐異常,豬狗牛驚恐不寧,老鼠亂竄,樹木枯萎等。(據《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