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驅車前往離城40里的忻府區(qū)黃龍王溝村。
這里的“孤松獨石”曾被列為忻州古八景之首。山上怪石嶙峋,懸崖欲墜,有終年泉水叮咚的滴水崖,有波光粼粼的青龍池,山頂上半徑約40米的清涼石似乎傳頌著許多的傳奇故事。
陀羅山腳下有一個黃龍王溝村,被當地人稱之為“小北京城”。因為這里曾駐扎著部隊,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來此視察。部隊撤走后,在這里建立了“山西訓練基地”。十幾年來,為軍隊培養(yǎng)了數以萬計的棟梁之材。
但是,全村74戶157口人一直以來卻過著“守著青山沒柴燒,懷抱金盆討飯吃”的苦日子。
五年前,忻府區(qū)教育科技局委派白海濱來黃龍王溝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那天,到村口迎接他的老支書阮存喜,看著眼前這個戴著一副眼鏡的“白面書生”時,竟有些失望,心里嘀咕:咋就不派個老成點的來呢,來了這么個30歲出頭的“毛娃娃”。
轉眼五年時間過去了,村民們早已改變了對白海濱的看法,紛紛稱贊他是老百姓的好書記。他雖然年輕,但很穩(wěn)重,從來不搞“花架子”,而是實實在在沉下心了解村情,了解每戶村民的生活狀況。他一來就組織全村12名黨員開展“一個支部一座城堡、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教育活動,號召黨員干部率先致富,并帶領村民共同致富。開辦扶貧講習所,找窮因,挖窮根,并結合每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千方百計為大家排憂解難。他帶領全村人治水修路、綠化荒山、艱苦創(chuàng)業(yè),使全村環(huán)境大為改觀、村風愈加和諧。全力實施“產業(yè)扶貧、旅游扶貧、就業(yè)扶貧、生態(tài)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移民扶貧、社會扶貧”八大工程,硬化街道9500平方米,改造水泵房一座,改造自來水管網4000余米,讓家家喝上了自來水。易地搬遷15戶貧困戶,危房改造3戶。實施“四位一體”金融扶貧,有18戶貧困戶受益,戶均增收3000元。對35畝低產田進行改造,提高了土地收益。生豬代養(yǎng)讓每戶貧困戶增收1000元。全村32戶69人于2016年脫貧。依托陀羅山旅游景區(qū),全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2019年年底,黃龍王溝村全村脫貧。
在2018年9月11日忻府區(qū)合索鄉(xiāng)召開的“黨建第一書記”大會上,白海濱作了經驗介紹。他還被授予2018年度“全省干部駐村幫扶工作模范隊員”稱號。
我們離開黃龍王溝村時,燦爛的晚霞正灑在巍峨蒼翠的陀羅山上。如今,忻府區(qū)正投資開發(fā)陀羅山旅游,黃龍王溝村民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加美好。(范仁喜)
(責任編輯:盧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