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插插插插插插插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美女视频免费看,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蜜月,国产二区不卡,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自拍偷拍99,伊人久久麻豆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忻州新聞>>正文
技術臻于完善 增產效果顯著 環(huán)保效益突出
膜側播種:致力科技創(chuàng)新 助農脫貧攻堅
2016年07月12日 09時00分   忻州在線·忻州日報

本報訊(實習記者 王君)6月26日,忻府區(qū)三交鎮(zhèn)三交村的玉米地里人頭攢動,一場由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國家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忻州綜合試驗站組織的技術現場觀摩會正在舉行。農學專家和村民們圍著一個正在作業(yè)的“新奇玩意兒”有說有笑,機器的轟鳴聲和著陣陣掌聲,好不熱鬧,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這位“大明星”就是玉米膜側播種藝機。

十年九春旱,每逢玉米播種時,干旱就成了農民們最頭疼的問題。在我省得到大面積推廣的地膜覆蓋作為目前最有效的抗旱技術,主要模式就是開溝鋪膜后將玉米種于膜上。但由于年有效積溫的差異,推廣區(qū)域大多為冷涼區(qū),這些地區(qū)不鋪膜玉米不能成熟,而在高積溫區(qū),將玉米種植于地膜上后極易出現早衰現象。再者,農民也不愿增加勞動投入去地膜里放苗。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員張中東告訴記者:“連續(xù)多年的地膜覆蓋,造成的白色污染越來越嚴重,也影響了地膜玉米的推廣應用。”一個個的問題讓地膜覆蓋的抗旱效果減分不少,農民的增產增收就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在農業(yè)部行業(yè)“主要農作物抗御季節(jié)性干旱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的支持下,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室的工作人員經過近五年的努力,使地膜覆蓋在高積溫地區(qū)推廣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通過小區(qū)域實驗及大田展示,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具備了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條件。同時根據技術需要,張中東和他的項目組成員付出大量心血,長期深入玉米生產第一線,于2014年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玉米膜側播種藝機,取得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和一項發(fā)明專利,實現了藝機一體、農機與農藝有機融合,成功的將玉米膜側播種的科研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集成的玉米膜側播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通過玉米種在地膜側邊、鋪膜帶起小壟呈拱形、不開溝鋪膜等技術,有效解決了高溫導致玉米早衰、放苗投工、降雨有效利用等問題,顯著提高了玉米產量。2015年的嚴重伏旱影響頗大,而三交鎮(zhèn)三交村的100畝旱地示范田里,利用玉米膜側播種機進行播種后,玉米的出苗率、整齊度、成穗率、穗粒數及百粒重均顯著高于不鋪膜大田,平均比農民常規(guī)種植大田增產6%左右,最高增產達21%。

張中東把這項新技術總結為:地壟成弓形,鋪膜不開溝,改玉米種在膜下為膜側。2014年與2015年,項目組帶著這項技術在忻府區(qū)、原平市、五臺縣及榆次區(qū)等地區(qū)進行了大面積應用示范,隨機取點測量后發(fā)現,玉米產量顯著提高。膜側播種技術不但沒有給農民增加額外勞動負擔,相反減少了近一半的鋤地和噴藥面積。多地示范田的測產結果也同樣表明,膜側播種比露地栽培每畝最少增產玉米75公斤,除去地膜(25元/畝)、播種(每畝增加20元)等增加的費用,每畝至少可為農民增加收入75元。

在觀摩現場,國家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中國農業(yè)大學王璞教授對這項技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有了玉米膜側播種藝機,過去種玉米是‘三分種七分管’,現在變成了‘七分種三分管’?!贝送?,過去由于挖溝鋪膜的模式,殘膜難以回收造成了大量的白色污染,而這項新技術的誕生極大地提高了地膜的回收率,真正做到了“春來下種快,秋去無殘膜”。

“現在的膜側播種機已經算是第五代產品了,下一步還要繼續(xù)進行完善,把施肥技術也結合到一起,成為真正的鋪、播、施一體機?!闭劶跋乱徊酱蛩?,張中東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的農民朋友受益,他和他的同事還會繼續(xù)致力于新技術的開發(fā)改良。對于他而言,能夠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帶領農民朋友大踏步地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走出一片天地,就是最大的心愿了。

(責任編輯:李冬梅)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