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周刊十年來累積發(fā)表過的這些作品進行再挖掘再創(chuàng)意、力爭做一部忻州文化方面的優(yōu)秀圖書,這是擺在周刊文創(chuàng)團隊面前思考的重要問題。也許此前有人認為,不就是把過去發(fā)表過的作品簡單匯集一下,會有什么難度什么新意?在忻州日報社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主創(chuàng)團隊人員以開放的思路、接地氣的策劃、高水準的制作為目標,努力嘗試探索“二次傳播”,最大限度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不以個人好惡選取稿件,也不搞地域及作者的平衡,以內容為王,以反映地域文化作品優(yōu)先為標準底線,選取在當時有影響力的作品,進行更為深入的文化梳理,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
從大的框架來看,我們將所編作品分為史實篇、資源篇、彩賦篇、實踐篇四個大的部分。史實篇是源頭,全部作品大致按歷史順序重新排列,單看某一篇作品也許質量并不算最高,甚至可有可無,但放在忻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某個歷史階段又是必不可少的。細心的讀者還會注意到,我們有意識在書中選取了一些有爭鳴性的文章,如“九原考略”、“九原與五原”、“我的三點看法”,又如“貂蟬故里,敢問旅游開發(fā)路在何方”、“忻州自有連城璧、貂蟬不宜充領軍”等等,既體現(xiàn)學術性,又體現(xiàn)了周刊倡導“百家爭鳴”理念的胸懷。
資源篇是前者的兄弟篇,也是一種橫向延伸,重點在于深度挖掘和傳播忻州豐厚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這些篇目中有物質的資源,如“定襄的高粱文化”、“曲峪的編席”、“五臺山的養(yǎng)生三寶”等等,也有非物質的資源,如“忻州的年文化”、“北路梆子一代宗師‘十六紅’”、“五臺山佛樂天音長繞清涼山”等等。在展示忻州物質、非物質文化旅游資源的同時,更加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與復興,“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文化精髓,盡可能在篇目中體現(xiàn),如“仁義街的故事”、“朔州馬邑、尋根圣地”、“輝峪村與聶氏家族”等等。
彩賦篇全部是散文,大多是抒發(fā)對故土家園熱愛的作品,如“故鄉(xiāng)的深度”、“祖屋心痕”、“永不消逝的巡檢司”、“大龍門村紀行”、“尋根襄汾沐祖恩”、“故鄉(xiāng)從頭越”等,這些作品情真意切、溫情感人,有極強的感染力。現(xiàn)任人民日報社副社長的張建星,其祖籍是忻府區(qū)人,他在“祖屋心痕”一文中記述了自己首次回鄉(xiāng)時的心境,“于是,在祖屋的土炕上我深深地入睡,一夜無夢。一夜無夢。難以想象地對這片土地懷著炙熱的深情。其實這并不是我的出生地。我原以為自己只是都市的兒子,但是,當我踏入我的祖屋的剎那間,淚便在心里滾滾而流。我想這就是那種根的力量吧!那深埋于心底的第一滴血,那早已凝為化石的第一滴淚,一切都令我猝不及防地迸發(fā)了。記憶重新復蘇?!边@一類型的作品,讀后讓人重新找回了人們對歷史的記憶,找回了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信仰以及對家鄉(xiāng)發(fā)自內心的那種自豪感和自信心。
實踐篇是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表面看上去這些作品大多是新聞類的作品,不像前面的幾個篇章,可能有點過時,但這部分恰恰是全書的重點部分,它是聯(lián)結忻州歷史與現(xiàn)實的重頭之作,從文章的時間排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忻州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所走過的軌跡。這其中,《文化遠航競風流》、《山花爛漫舞東風》、《舞蹈全明星》、《“折經”上的五臺山》、《詩歌之鄉(xiāng)詩潮涌》等一系列文章都可以視為忻州文化旅游全新實踐的典型作品;《金色五臺,明天的競爭力在哪里》、《代縣旅游,為什么不主打楊家將獨立品牌》、《梨花節(jié)這張牌該怎么打》、《忻州摔跤憂思錄》、《大綜改下的五臺山》等文章為業(yè)界的發(fā)展提供了方向性建議。
與此同時,在裝幀設計上可謂用心良苦,力求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我們認為,僅僅通過內容表達還不夠,必須做到“兩翼”齊飛,雙管齊下。從接到任務那天開始,如何通過書籍的設計元素來很好地體現(xiàn)忻州的文化內涵是一大挑戰(zhàn)。
這次設計最大的亮點是封面采用了忻州新發(fā)現(xiàn)的北朝墓中標志性壁畫為封面,這是已知國內最早的木結構建筑樣式的模型,比建筑學家梁思成在五臺山發(fā)現(xiàn)南禪寺、佛光寺唐代建筑樣式早了100年,如此珍貴的文物現(xiàn)已送入省城文物單位,這也是首次在圖書出版物中公開采用,其意義不言而喻。同時,在內頁中既體現(xiàn)了報紙“黑白灰”的特點,每篇文章標題全部用統(tǒng)一的黑體字,文章用小宋體字,每頁的裝幀圖案重復使用手寫體書名,并在上下裝飾灰色云紋圖案,又有集中的彩色彩頁,以便于增加全書的真實感和審美感,四大篇章中,每個篇章的前面都有一頁個性化的封面,結尾處又插入6個彩色實體版面。這些設計使書籍的整個格調厚重、大氣,具有文化氣質,符合忻州地域文化一貫的精制特點。
在時間飛逝十年之后,舊文重讀,我們依然能夠從這些作品中得以重新了解忻州的歷史文化,重新感受作品中散發(fā)出來的獨特思想性和前瞻性,重新?lián)焓皞鹘y(tǒng)文化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