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春播時,靜樂縣楊家崖村的貧困戶侯根厚使用村里用扶貧資金購買的拖拉機耕種自家的6畝地,這讓老侯僅耕種一項今年就比往年減少了不少開支。老侯高興地告訴筆者:“往年租拖拉機花錢多,還得等待,今年我們有了自己的拖拉機,省錢又方便。我家有6畝地,以前租別人的拖拉機耕地,得花300元,現(xiàn)在只花120元就夠了。”
楊家崖村位于縣城西南7.5公里處,貧困人口占到了全村總?cè)丝诘娜种?,精?zhǔn)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村里按照六個要求,緊密結(jié)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扶貧資金管理的新路子,鎮(zhèn)村干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多次召開村民大會,討論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最后決定利用扶貧資金購買大型農(nóng)機具。在服務(wù)本村貧困戶的同時,也為其他村民和外村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服務(wù),讓貧困戶省錢的同時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我們制定了一套管理使用辦法,讓貧困戶省錢,讓村集體增收?,F(xiàn)在外地農(nóng)機,市場價每畝50元,而我們對本村貧困戶只收20元的成本費。這樣每畝可為貧困戶節(jié)省開支30元,按全村貧困戶共有100余畝土地計算,僅這一項就為他們節(jié)省了3000余元?!贝妩h支部書記武新田說。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加強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落實制度,確保管理好使用好,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讓有限的資金發(fā)揮最大的效益,讓扶貧資金真正成為貧困群眾的保命錢和減貧脫貧的助推劑。同時,主動對接溝通,并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在政策、資金、項目上的支持,廣大黨員干部用心用力用情投入攻堅工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關(guān)鍵之年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閆曉梅 劉柏青)
(責(zé)任編輯: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