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銀花和她的刺繡作品
在晉北的代縣,出縣城東行24公里處有個峨峰,就在峨峰腳下的峨口鎮(zhèn)新西村,有位非遺傳承藝人,名叫韓銀花。提起韓銀花甭說是街坊鄰居,就是十里八鄉(xiāng)也知道她是個刺繡名人。她加工的刺繡作品,五顏六色,造型別致,惹人喜愛。尤其是代縣作《三環(huán)套彩球》,令人叫絕,為民間藝術(shù)奇葩。
暑天一日,中午時分,我們雁門風情采編組一行三人慕名前去采訪。走進韓銀花的農(nóng)家小院,正面瓦房紅門綠窗,油漆嶄新,給人有怡靜清新,舒適宜居之感。主人公熱情地招呼我們?nèi)胧?,跨進門檻,一股香氣撲鼻而入,滿屋的刺繡作品迷人眼球。讓座沏茶,筆者不顧一切,急急掏出相機,將《金玉滿堂》《龍鳳呈祥》《金魚鉆蓮》《十全十美》《喜鵲登梅》《老鼠嫁女》《鴛鴦戲水》《喜迎十九大》《多子多福》《十二生肖圖》《國色天香》《三環(huán)套彩球》《金陵十二釵》《一夜變?!贰锻郁[春》《百鳥朝鳳》《搖頭獅子》《八洞神仙》……還有精制的小孩老虎鞋、三寸金蓮鞋等一一囊括定格。一個個神話故事化作一針一線,一篇篇文學名著被妙手演繹在小小的香包上??粗恢恢晃孱伭南隳?,誰想到出自一位70歲的老人之手。筆者拍攝后采訪正式開始了。
年愈古稀的韓銀花,1951年生于繁峙縣巖頭鄉(xiāng)的穆格村,下有4個弟弟,僅僅是個高小文憑。她的老娘張二女從五臺縣豆村嫁到康家溝,那時,村上有錢人家姑娘出嫁做的嫁衣上都要繡花,都愛找老娘繡。母親高凡凡得她老娘的真?zhèn)?,也做的一手好針線。在奶奶、母親的影響下,韓銀花很小就愛上了刺繡。并學著母親的樣子,一手拿針,一手拿布,試著縫。初學盡管針腳七扭八歪,但非常高興。就這樣,熱愛繡花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了小銀花心中。自幼銀花心靈手巧,聰明好學,長大后,嫁到峨口西村,生育兩兒一女,為了生計,他就掌握了縫紉技術(shù),曾在峨口大樓里當工人,進行服裝加工30多年。兒女長大,男娶女嫁,大樓改革,就棄計回村。在家閑暇不住,就干起家庭刺繡,先后投資上萬元。說起刺繡,韓銀花就笑容滿面,娓娓敘來,“構(gòu)圖、選料、制作,過程看似簡單,實則講究功夫。在制作過程中必須通過平繡、鎖繡、補繡、納繡、挑花、剪絨、打結(jié)、鎖邊、圈金等不同針法和不同工序?!惫P者插言道:香包雖小,卻融入了大量的人文景觀、風土人情、刺繡藝術(shù)。
為何叫香包?香包在《詩經(jīng)》里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絢麗,自然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藥材,兼有驅(qū)邪、除菌、爽神的功效。這就是香包的起源和作用。每年的端陽節(jié)前后,她的二兒子李貴元要到山上采集香包里裝的藥草,采回來晾曬干后,將藥草加工。以備用時,用白紗布包起來,裝入五顏六色的香囊里,香草芳香宜人,能避瘟除穢,扶助正氣,驅(qū)蚊防蟲。 韓銀花一心癡迷刺誘,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大膽嘗試,在傳承的前提下創(chuàng)新。她的代表作是《三環(huán)套繡球》。保守地說,這是“三晉第一繡”,放開地,中華獨一無二。2017年三伏酷暑,她與二兒子坐在客廳的地毯上,電風扇嘩嘩旋轉(zhuǎn)個不止,母子倆的大腦苦苦思索不停,時而拿筆繪畫草圖,時而打開手機的計算機計算,時而用圓規(guī)旋轉(zhuǎn)畫圓。一個三環(huán)相套的繡球圖案終于想出來了。三環(huán)套由186片繡布,60個刺繡圖案,有龍鳳呈祥,暗八洞神仙,七子團圓,梅蘭竹菊等。41顆彩珠,9個彩穗,1個中國結(jié)組合而成,兩個人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這個作品是自家獨創(chuàng),是她的最愛。有人欲出資2萬元購買,但韓銀花不舍將這個"寶貝"買掉,要作為精品收藏視為傳家之寶。
韓銀花除繡香包外,她制作的鞋墊頗具特色,曾依據(jù)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金陵十二釵"的圖案,刺繡在鞋墊上,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煞是好看。2016年太原一老板出資8000元買走收藏。還有那《十全十美》的刺繡令人百看不厭,黃底色的葫蘆型上靣繡有圖案,每個圖案有圖意,這就是刺繡文化。
正在制作中的《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就是平常人們說的大全花。共有20個圖案,將20個圖案兩兩合拼為一組,構(gòu)成了10個組圖,其寓意為十全十美。扇子與牡丹相組合,寓意為:扇子扇牡丹,媳婦進門婆喜歡;鯉魚與金蓮相組合,寓意為:鯉魚鉆金蓮,5女2男7子團圓;大鞋(hai)與小鞋(hai )相組合,寓意為:大鞋(hai)套小鞋(hai),金銀財寶進門來;剪子與福手相組合,寓意為:剪子剪福手,相守幸福到白頭;兔子與青蔥相組合,寓意為:兔兔吃蔥蔥,來年抱個胖孫孫;柿子與如意相組合,寓意為:柿子配如意,相親相愛不分離;紅櫻與金磚相組合,寓意為:紅櫻挑金磚,兩口越活越心寬;蛤蟆與金磚相組合,寓意為:蛤蟆跳金磚,祖祖輩輩人當官;葫蘆與元寶相組合,寓意為:葫蘆裝元寶,官位必定升得高;竹笙與桂花相組合,寓意為:笙吹桂花香,幸福生活似天堂。以隱喻象征等修辭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就是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在工藝品上的體現(xiàn)。
這個高小文化程度的韓銀花,憑天賦,靠巧手,韓把民間刺繡練成一手絕活,足以說明她對民間藝術(shù)的鐘愛、酷愛和癡迷,成為山西民間藝術(shù)的奇葩。她刺繡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膽嘗試,用于創(chuàng)新,用嫻熟的技藝傳承著刺繡這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刺繡多多,收獲滿滿。她的刺繡作品參加展銷,并獲獎,被藝術(shù)展覽館收藏。2017年,韓銀花的刺繡作品參與了運城市手工精品展,期間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宋秀巖、省婦聯(lián)主席張葆看了韓銀花的刺繡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譽為"晉女第一繡"。詢問其申報非遺情況,她告訴已在2013年縣里為她的作品結(jié)集《刺繡作品錦集》;2017年申報成第一批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時,鼓勵其可申報成省級非遺。韓銀花信心十足,用巧手銀針把風土人情、人文民俗修得更美更靚。如今的韓銀花一天不動針線活,手頭就癢癢。他還特意透漏一個鮮為人知的小秘密,“呂洞賓”“曹國舅”2神仙的黑色頭像是自已孫女的真頭發(fā)繡上去的。啊!令筆者驚嘆不已,頭發(fā)也在老藝人手中規(guī)矩如從?佩服之至。
韓銀花用孫女的頭發(fā)繡出頭部和名字
韓銀花最大的心愿是申報成市級非遺,作為非遺傳承人,在把刺繡技藝傳給兒女輩的基礎(chǔ)上,再傳到孫子輩。談起心愿她信心滿滿。
釆訪結(jié)束的時,老藝人韓銀花將3個八寶型小彩繡贈送與我們,致謝之后,筆者再次環(huán)顧滿屋的刺繡作品,對老藝人敬佩在心,與主人道別。
坐車行駛在歸途中,翩翩聯(lián)想,一路奇香。
《雁門風情》主編王斌 釆寫
作者
王斌,代縣人,就職于代縣五中。多產(chǎn)作者,諸多作品散見于報刊、網(wǎng)絡(luò)。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