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掩飾錯誤,就表明已經(jīng)認識錯誤
很多家長都有同感,孩子闖禍時,不是編瞎話,就是找借口——不論什么錯誤,都有理由。
房超平認為,應該看到孩子用撒謊來掩飾錯誤的積極意義——表明孩子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這個時候,家長或老師就不用再教育孩子了,因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改正錯誤”。
房超平建議,面對孩子常犯的小毛病,與其想辦法把握批評的手法和尺度,不如想辦法讓孩子懺悔自己的行為,進而自我糾錯。當你假設(shè)他是一個好孩子的時候,他自然也會這樣自我認定,并不斷進取。
小秦是個“調(diào)皮鬼”,上學遲到是家常便飯,到了中學也沒改好。然而,他在中學遇到的第一位班主任凌老師,對待小秦犯錯誤的方式,卻不像以前的班主任那樣狠狠批評,反而每次都主動替小秦找理由。
第一次遲到,凌老師看著小秦,微笑地說:“我看你的眼圈很黑,是不是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小秦低頭說:“下次我會早睡的?!钡诙芜t到,凌老師摸著小秦的頭說:“你的體溫好像有點高,是不是昨晚睡覺不小心著涼了?”小秦跑開了:“老師我沒事!我感冒很快會好的!”
大概是習慣成自然,小秦在開學第一周連續(xù)5天遲到,凌老師卻一句也沒有抱怨,繼續(xù)為他找各種理由,還不帶重復的。小秦覺得對不住老師,暗下決心從第二周開始怎么也不能遲到。后來,盡管還是會偶爾遲到,但全班同學都發(fā)現(xiàn),小秦上學越來越準時了。
當小秦再也不遲到了,他主動找到凌老師:“您每次替我解圍,我都很難過,比直接批評我還難受。您還讓我改掉了很多毛病,您說我遲到是因為晚上趕作業(yè),我就得當天抽出課余時間,把前一天沒做完的作業(yè)做完;您說我遲到是因為到姥爺家祝壽去了,其實我那天沒去,我就得周日補上?!?/p>
凌老師在教學日記中寫道:“孩子遲到N次,我替他找N+1次理由。我就是要通過對孩子的反復寬容,讓孩子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