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yōu)點放大型”老師,無條件尊重孩子
小周是個眾人眼中的“壞孩子”,成績不好,做事懶散、遲到、逃學、上課打瞌睡、不完成作業(yè)、不關心集體……連他家長都說,這孩子沒希望了。
然而,齊老師接手班主任后,在班里開展了每周一次的“發(fā)現(xiàn)閃光點”活動,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別人的長處?!靶≈軐Υ蠹曳浅S焉啤薄八麤]有欺負過任何人”“他脾氣好”……聽到同學們贊揚他,小周覺得很不好意思:“???我還有這么多優(yōu)點啊……”
就這樣,隨著活動的持續(xù)深入,老師和同學發(fā)現(xiàn)小周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而他也自我約束,變得勤奮好學、遵守紀律。
郭延慶在《應用行為分析與兒童行為管理》一書中講到:所謂孩子的問題,原本不是問題,而是被成人盯出來的……即便是看出點“問題”,也不要動輒“制止”“批評”“教育”,這樣做的惡果是,反正總有人管,“我”就什么也不做,即使是做某件事,那也是“為別人做”。
房超平的老領導曾經(jīng)對老師們有一個建議:要當優(yōu)點放大型,而不要做缺點提醒型老師。包括成年人在內(nèi),沒有任何人喜歡批評,中小學生尤為如此。雖然有時候老師對學生的表揚看似與學習無關,但因為學生的能力遷移,能直接或間接作用到學習上。
“對孩子的尊重是無條件的?!狈砍秸f,有人對此提出質(zhì)疑,一個極端的例子——那些辱罵老師的學生還需要尊重嗎?
房超平說:“如果對這個問題進行追問,大家會認同我的觀點。為什么學生會侮辱老師?難道學生從開始認識老師時,就對這個老師有仇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老師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記者 蔣肖斌)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