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大山對話,生活簡單到無法想象

院落外廢棄的石碾
王富喜老人說,在他一個人獨居村里的近十幾年里,身體大不如前。因為沒有電燈,僅有的一盞柴油燈他也舍不得點,每天天一黑他就躺在炕上休息了,天一亮就起床,走出院子看看周圍的山野,聽鳥雀的叫聲和山雞撲棱棱起飛的聲音,看春夏秋冬依次變化的山色,常常會對著大山和逝去的爹娘、哥哥、妹妹對話。每隔十天半月,他都會走一個多小時的山間小路,到三里外的河撈村拜會老朋友,拉拉家常,聽聽人家的戲匣子,看看電視,了解一點大山外面的世界。
“如果我二十來天不去河撈村,我那老朋友就會猜測我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是不是有了意外,畢竟我84歲了。鄉(xiāng)政府人員勸我搬到山下去住,我為啥不走呢?我要是年輕,肯定會下山的,別人打工掙100,我掙80也行啊,可是我身體不行啦,連農(nóng)活都干不了,更適應(yīng)不了山外的世界?!?/p>
王富喜老人一天只吃兩頓飯,掛面、方便面、餅子是他每天的食物,鮮有蔬菜和肉食。“人老了,也不太會做飯,掛面下到鍋里,撒一把鹽,就是一頓飯。或者吃一個餅子,就上幾口涼水,也是一頓飯。山里日子簡單,每天太陽出山又落山了,翻過一張月份牌子,知道一天過去了,一本月份牌牌翻完了,一年就過去了?!?/p>
村里曾經(jīng)有過兩三年的電,后來變壓器壞了,村里人都走了,電路也沒人再修理。村里沒有自來水,在村子的低洼處有一眼旱井,積蓄的雨水就是王富喜老人每天的飲用水。“今年連降四場大雨,旱井里的水夠用了。遇到干旱年份,吃水可就困難了?!蓖醺幌怖先藢τ浾哒f。
“多虧了國家政策好,才讓我這個孤老頭子能活到今天,政府每年給我2800塊錢的救助金,一個季度領(lǐng)700,我每月托人從山下捎來方便面等吃食東西,救助金基本上夠我一年用了。”
告別,是為了再次相逢

老人與窯洞
窮在深山有遠親。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大山深處甘于寂寞的王富喜老人并沒有被這個世界遺忘,除了鄉(xiāng)政府定期給老人發(fā)放補助、經(jīng)常讓人看望老人之外,一些社會上的志愿者得知老人的生活情況后也會走進大山贈送老人一些食品和衣物?!斑@世界真好,讓我這個孤老頭子心里不孤獨?!泵鎸@個世界,王富喜老人滿懷感激。
告別王富喜老人,離開康家莊的時候,已臨近傍晚。雨停了,山色陰沉下來,秋草散發(fā)著特有的清香,山野的空氣格外沁人心脾。車下山,駛?cè)胄弥莩菂^(qū)時,早已華燈初上,城市的喧囂和點點霓虹昭示著城里人的夜生活即將開始。可是,在那大山深處一個人的村莊里,王富喜老人已經(jīng)在黑魆魆的窯洞里睡覺了。我與老人有約,我還會去康家莊看望他,聽他講更多的故事,看大山里未曾看到的風(fēng)景。(魯明強 楊利生 攝)
(責(zé)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