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沿途風(fēng)物格致,萬千氣象,再加上暗合了心下的情緒種種,想來倘能悠然地不斷在路上,那自然是美事。于是,期待著可以有一次與眾不同的旅行,比如徒步:背了包,很隨性的樣子,沒有旅行團(tuán)的吆喝,沒有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逼仄。

緣 起
五臺山我曾數(shù)次拜訪,尤其幾年前的一次雪后尋蹤:青天下,山頭白雪皚皚。斜陽里,鐘聲悠揚回蕩,引得周遭同行的南方客人不時贊嘆。我不禁自豪感油然而生?!队忠娢迮_山》里有個橋段,大致是說,此時五臺山的朝拜,必是彼時已在文殊菩薩無尚殊勝昭示下結(jié)過了緣。想來那時我就與五臺山結(jié)了緣。
近些年,早就想找個機(jī)會和自己展開一場純粹的對話:不用音樂,沒有酒,回歸自然。和朋友商議過幾次,大家卻早沒有了為踐一諾千里馳奔的銳氣。就在我打算放棄的時候,聽說了“MBA回家計劃”行將組織百人朝臺團(tuán),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友眾不時喋喋勸慰:“悠著點,不年輕了,別亂來……”“何必呢,又不是什么健將,平常也沒那么多鍛煉,先爬半年‘二龍山’再說……”但我依舊心馳神往,甚至愈發(fā)期待。
萬千氣象
據(jù)說,五臺山“一山有十里,十里不同天”,徒旅五臺間,才知其豐富和龐雜,遠(yuǎn)不盡是“十里不同”那么簡單。
先是湛藍(lán)天空的迎接,又是云海翻騰,給早拜東臺的幸運兒展示了鮮嫩的紅日升。
最幽雅的是行進(jìn)中,瑟瑟的天際淺白,習(xí)習(xí)微風(fēng),輕柔拂面,人沒那么焦灼,可以肆意舒展,不枉徒步朝臺的一片虔誠。
霧靄,或像紗網(wǎng),細(xì)細(xì)地游走,吹氣如蘭,倏忽不見;又像是孩兒的面,剛還是雷霆萬鈞地在那一邊籠蓋四野,趕到這處山顛,就爽朗地露出笑臉,晴空一片;更像是調(diào)皮的玩伴,如影隨形,和他談天說地的時候,兀自佇立的是綿延的大山和遼闊的天。
難以琢磨的還有像牛毛、像花針?biāo)频募?xì)雨,點滴在花叢中,鼓脹了起來,慢慢地落。青碧的枝葉,絢麗的花蕊,不時搖曳,竟在山坡上妙曼溫柔地起舞。雨有時密集起來,赤裸的胳膊上有線條滑過,匆匆穿了會務(wù)雨衣,一路就能聽到雨滴敲打在身上發(fā)出的窸窣聲。
深呼吸,鼻腔里充盈著濕潤和青草的氣息。
草坡上偶有水灘,大珠小珠間或落入玉盤。風(fēng)或吹皺水面,但水面漸漸還是回歸靜謐的禪。
又見艷陽時,已經(jīng)腳力疲乏。好在路程不遠(yuǎn),又有清風(fēng)做伴。于是,打起精神繼續(xù)向前。

夜路歡歌
執(zhí)拗地要徒步走完全程。好不容易集結(jié)到了同好,于是,自行組織五、六人,編了號,約定不徒步回“獅子窩”不罷休。
白天尚有風(fēng)景,夜路卻很是難行。我們開了頭燈,打著手電,小心翼翼前行。
聽帶路人講過往夜路探險的經(jīng)歷,也互相吼喊著自我介紹。偶然覺得在路旁有身影晃動,睜大了眼,那些剪影原來是俊朗的幾匹馬:或頭顱低垂,在花間尋覓,或是矗立四望,不知是否在追尋佛的光?轉(zhuǎn)彎的地方,帶路人提示要小心,原來我們遭遇到有二十幾頭牛的牛群,它們睜著無辜而詫異的眼睛從旁走過,有健碩者或急速閃躲,或幽怨地長鳴,經(jīng)久不息……
行間休息的時候,偶見浩淼天空中不時有星躍。我們關(guān)了燈,盡情地欣賞星空美景:先是雀躍看到四顆關(guān)聯(lián)形狀如勺的星,以為辨識了北斗,卻被糾正是“大熊”組圖。立定細(xì)看,在一些有經(jīng)驗的同伴指引下,果然在正北看到了清晰的“ 長柄勺”——那才是北斗。此情此情多么動人?。≡谖迮_圣境邂逅了素未謀面的“老友”,并相與徜徉于星空之下,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我們唱著晉商徒步旅歌,在夢幻一般的美景中徐徐前進(jìn)。
有過路的車,總要搖下車窗,搭訕勸解我們乘車下山。我們一致采取“躲避一旁+笑答婉拒”的應(yīng)對策略。在山澗旁,我們夜行團(tuán)終于與靈動的云海不期而遇:或真有神女在瑤池中翩翩起舞弄清影?
到了獅子窩知客堂外,我們吃泡面,燙腳,坐談于月下。泡面從未如此可口美味;燙腳生猛暢快地解著乏;月下,分明聽到了心里在歡歌。
眾生平等
背了行囊,憑著杖,打磨著耐性,丈量著希望。我們或結(jié)伴,或獨行,在山脊仰望,也在盤繞羊腸的泥濘道匍匐。來不及擦拭的汗滴,長長的喘息,砰砰的心跳,盼望著每一次登頂?shù)牡絹怼?/p>
都說南臺風(fēng)景絕美。不但山川逶迤,云霞升騰,林木也頗高大雋秀。陽光灑落的地方,草木芃萱,盈翠滴碧。林木遮蔽的那一處,苔蘚豐沛,蘑菇嬌俏,各自歡喜,生機(jī)勃勃,一派人間樂土的繁盛圖景,由不得誦一句:“阿彌陀佛”。
白云寺昌隆師傅為我們開示過愿景:眾生平等,阿彌陀佛。組委師兄們也笑說,凡五臺山交流,一切皆可“阿彌陀佛”。無論是在華北屋脊奮力登高,斜切密林穿越南臺,抑或佛母洞旁拾級而下,只要輕誦一句“阿彌陀佛”,必有人真誠地回應(yīng)一句:“阿彌陀佛”。目光交匯,收獲的還有嘴角的微揚,執(zhí)著的信仰。
紅塵中,多少頤指氣使,幾多奴顏婢膝,一聲“阿彌陀佛”,撫平了凡俗中蕓蕓眾生間因不平等而生的道道裂痕。
人可以如石林般高冷,可以像神牛樣淡定,可以學(xué)山花叢中爛漫;可以欣賞狐貍的頑皮,更可以取法青山的寬厚。無論是修行的同道,還是平凡交往的朋友、客戶,抑或居廟堂的官員與行江湖的草民,我們都是這個大千世界里的滄海一粟。
何不時常來這寬厚的五臺,入鄉(xiāng)隨俗,誦一句“阿彌陀佛”,感受氣定神閑的悠然,收獲純凈的謙虛與平和。
相關(guān)鏈接:
“中國·五臺山精英大朝臺”徒步旅行活動札記選登
在一起,走過了風(fēng)和雨
(責(zé)任編輯:李冬梅)